環境管理制度

本公司設置專責單位工安環保部及環保專責人員負責公司環安衛相關事務,確保符合政府環安衛相關之法令規章及落實執行,自2002年已取得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 45001之驗證,以有效預防、控制環境汙染與職業災害。ISO 14001及 ISO 45001驗證日期為 2021 年 1 月5 日,證書有效期限至 2024 年 1 月 4 日。本公司總部於2022年取得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4第三方查證及能源管理系統ISO50001之驗證,而ISO50001驗證日期為 2022 年 10 月31 日,證書有效期限至 2025 年 10 月 30 日。工安環保部將持續監督水/電等能資源用量、廢棄物再利用比例、污水排放︑噪音、空氣品質等環境相關議題,擬定節能減廢之年度目標,落實公司持續改善之決心。

能源政策

溫室氣體排放

  • 管理目標:2025年前,每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400噸CO2e,且2030前每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600噸CO2e為永續經營目標。
  • 達成目標措施: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持續檢視廠區的用電狀況,每年推展節能方案。
  • 達成情形:總部已裝設容量138.25KW 太陽能發電系統,2021全年節省約25萬千瓦特.小時用電量,減少127.31噸CO2e。2018年~2021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總計 323.21 噸 CO2e。

水管理

  • 管理目標:以2018年為基準年,期望每年降低1%用水量。
  • 達成目標措施:定期監控用水情況,透過強化廢水排放分類系統,做好製程省水與回收再利用。
  • 達成情形:2021年因營業額及人數增加,致用水量相較於2020年提升 31.67%。2021年相較於2020年用水密集度維持相同水準0.011,表示廠區用水情形穩定。

廢棄物管理

  • 管理目標:2025年前,隨營業額增加,廢棄物再利用率提升至80%。
  • 達成目標措施:落實源頭減量及提生資源再利用比率,創造資源利用最大化。
  • 達成情形:2021年廢棄物再利用率82%,較2020年增加8.47%廢棄物再利用率。

溫室氣體排放

為減緩氣候變遷,落實環境保護承諾,本公司逐年執行溫室氣體盤查

  • 2020年度:台灣廠區(總廠與二廠)自行盤查尚未經過外部驗證,排放量密集度2.15,範疇二排放放量為4595.5公噸CO2e
  • 2021年度:台灣廠區(總廠與二廠)14064-1 範疇一、二之盤查及第三方查證,盤查結果2021年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量分別為488.94及5,050.86公噸CO2e,總排放量共計5,539.8公噸CO2e。

水資源及廢水管理

本公司主要是乾式組裝的製程,整體而言,並無耗水的生產製程,主要用水為基礎廠務設施,如空調、空壓等循環用水及員工生活用水。為避免對環境生態及水資源造成衝擊,廠區用水來源 100% 均來自生活用水 ( 即自來水 ),並無單獨取自河川湖泊或地下水源或海域等,對水源及社區用水可能的衝擊並無顯著影響。近年水資源管理統計如下:

用 水 狀 況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用水量(百萬公升/年) 24.313 22.599 27.974 36.833
排水量(百萬公升/年) 6.70 7.21 7.27 12.05
註:用水量及排水量為營運總部及精科二廠之加總

大銀微系統總廠及二廠(精密機械園區)水源主要來自大甲溪石岡壩及大安溪鯉魚潭水庫,大銀微系統之污水經精密機械園區污水處理中心處理後排放至筏子溪,皆低於排放標準。

汙水處理廠

廢棄物管理

大銀微系統製程產生廢棄物的種類為一般事業廢棄物、有害廢棄物。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廢棄物依種類暫存於廢棄物暫存區,再委由環保署認可之清除機構清運,且不定期安排人員跟車至處理廠,以確認清運途中以及處理場是否洩漏或其他違反環保法規之事項,近三年度未有清運違規紀錄。各項事業廢棄物處理方式及產出量如下:(包含總部及二廠)

廢棄物類別 處理方式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 廢酒精(有害) 焚化處理 1.80 0.38 0.92 0.00
2. 廢油混合物(非有害) 物理處理 43.03 29.54 31.67 35.12
3. 生活垃圾(非有害) 焚化處理 15.94 7.32 7.22 4.32
4. 廢環氧樹脂(非有害) 焚化處理 5.83 6.11 19.75 10.67
5. 廢布(非有害) 焚化處理 0.00 0.40 3.49 0.40
6. 廢木材(非有害) 再利用 54.22 37.49 47.09 56.85
7. 廢包材(非有害) 再利用 25.61 35.94 50.33 58.61
8. 鐵、鋁屑/塊(非有害) 再利用 108.21 80.62 82.96 123.82
有害廢棄物       
合計(單位:噸)
1.80 0.38 0.92 0.00
非有害廢棄物   
合計(單位:噸)
252.84 197.42 242.51 289.79
再利用 188.04 154.05 180.38 239.28
焚化+物理處理 66.60 43.75 63.05 50.51
廢棄物再利用回收比例 73.85% 77.88% 74.10% 82.57%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之財務影響

氣候風險 潛在財務影響 氣候機會 潛在財務影響 因應措施
公司形象衝擊 公司形象受損 提昇社會形象 投入節能減碳經費,取得良好聲譽
  1. ISO 14001管理系統之維持,有效提昇整體環境績效
  2. 強化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衝擊與防禦能力
  3. 研發產品與生命週期關聯性的分析,減輕後端處置的污染議題
  4. 2022年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及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
暴雨 生產受到一定影響,財物與營收損失
  1. 增加產品需求
  2. 降低營運成本
  1. 洪災與颱風造成公共設施毀損,衍生物料單價飆漲
  2. 颱風所帶來的破壞性致災,造成建物損壞,增加廢棄物清運成本
  1. 廠房位址納入未來廠區選擇的要項之一,避免營運據點受到嚴重淹水的波及,影響正常營運
  2. 定期檢視廠內排水設施是否保持通暢
乾旱 生產受到一定影響,財物與營收損失 提高水資源利用再回收之效率 強化氣候韌性,降低災害對生產影響
  1. 自來水蓄水設施與水車供應商簽定緊急救援合約
  2. 有效利用有限水資源
  3. 擴大水回收和再利用,降低水需求
雷擊 落雷造成電力系統故障,產能損失 提昇災害防禦能力 強化氣候韌性,降低災害對生產影響 定期檢測避雷設施、確保避雷設施正常運作,避免雷擊危害